個案分享
-
上消化道病例 +上消化道病例 -
幽門螺旋菌
- 個案1
一名58歲男病人一年來上腹部位置間歇性感到痛楚,需要時常服藥。服藥後痛楚雖減輕但又反覆發作。醫生建議進行胃內視鏡檢查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結果驗出病人有嚴重胃炎及幽門螺旋菌感染。醫生為病人處方殺菌治療,以一種胃酸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用來進行殺菌,療程需時十天。經治療後,病人情況明顯改善,六週後進行「碳13尿素呼氣測試」,結果顯示幽門螺旋菌已完全消滅。
|
| |
- 個案2
一名50歲男病人感到胃脹和噯氣打嗝十二週,醫生建議進行胃內視鏡檢查,檢查結果發現胃內有腫瘤及幽門螺旋菌感染,需要立刻做手術,並接受化療。若果能十年前及早抽時間檢查幽門螺旋菌及進行殺菌治療,可大大避免胃癌的發生。
-
下消化道病例 +下消化道病例 -
大腸癌
- 個案1
2年前李小姐曾預約某私家醫生作腸道檢查。診斷日期前,病人聽聞香港某大學提供市民免費檢查,於是決定即時取消診所預約,可是接受免費檢查必須先經過抽籤。可惜,病人不但沒有抽中,更甚的是,病人覺得沒有痛,也沒有不適,於是延期找私家醫生做大腸內視鏡檢查。2年後,李小姐終於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診斷結果:患有惡性腫瘤,需要立刻做手術,由於惡性腫瘤的體積大,外科醫生在手術室花了12小時去完成手術。割除腫瘤後,再接受電療和化療,現已康復中。若果能及早檢查,可以避免很多痛楚。
|
|
|
- 個案2
一名58歲男醫生,行醫多年醫好無數病人,發現自己漸漸出現肚脹情況,但他以為是身體發胖所致。結果大腸內視鏡顯示,其大腸有一腫瘤,而腫瘤已擴散至肝臟,化療也沒有成效,若果能及早抽時間檢查,這一切都可以避免的。
-
肝臟病例 +肝臟病例 -
肝癌
- 個案1
李先生(48歲)在07年發現自己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但他未有遵照醫生指示定期接受檢查。
直至一日,李先生突然出現嚴重嘔吐徵狀,不能進食。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李先生的肝酵素谷丙轉氨酶水平比正常高出10倍、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亦高於正常 ( >2 x 105 IU/mL),確診是急性肝炎。另外,醫生亦發現李先生的脾臟發大,屬於早期肝硬化的徵狀。
醫生於是開始以恩替卡偉作藥物治療。李先生遵照醫生指示服藥後情況好轉,十日後出院。以後3年,李先生仍定時服藥,他的肝酵素谷丙轉氨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而脾臟亦再沒有發大跡象。
醫生忠告:
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應該每3-6個月接受檢查,以預防急性肝炎或肝硬化。
以李先生為例,即使藥物可以及時控制肝炎情況,但住院十日所帶來的損失和不便,還有親友的擔憂,其實是可避免的。因此,請注意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 個案2
何先生(51歲)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幾次血液測試結果都顯示何先生的血小板數量比正常水平為低105×109/L(正常水平應高於150×109/L),超聲波顯示肝臟微粒較大。醫生懷疑問題是由於肝硬化引致脾臟發大,而導致血小板數量下降。醫生於是為何先生安排了無創肝纖維化掃描。
肝纖維化掃描顯示肝硬化讀數為12kPa,遠較正常水平高(正常讀數應少於7kPa),表示何先生有肝硬化。醫生因此以恩替卡偉作藥物治療,以防止肝硬化問題繼續惡化。
何先生遵照醫生指示服藥,一直以無創肝纖維化掃描監察病情。三年後,結果發現肝硬化情況大有好轉跡象,讀數大幅降至7.2kPa,十分接近正常水平。
醫生忠告:
一直以來,乙型肝炎引致的肝硬化都被認定是只會惡化,不能好轉的。但隨著藥物的改良,個別乙肝藥物可短時間內有效抑制病毒而且抗藥性低,令「不能逆轉」的肝硬化都有機會好轉。
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接受無創肝纖維化掃描以監控肝硬化,因為及早發現並得到適當的藥物治療可大大增加治癒的機會。
- 個案3
張先生(55歲)嗜酒。在08年因身體不適求醫,結果發現肝酵素谷丙轉氨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都高於正常水平,確診患上乙型肝炎。張先生立即開始接受藥物治療,3個月後,肝酵素谷丙轉氨酶和乙型肝炎病毒DNA回復正常。醫生建議張先生繼續接受藥物治療,並需要每半年接受超聲波檢查。
張先生接受意見,緊遵指示。可是,09年12月,張先生在一次超聲波檢查中,發現肝臟有早期的惡性癌腫瘤。由於腫瘤屬初期,不算太大,醫生立即為張先生進行腫瘤移除手術。
手術後,張先生很快康復。他繼續接受藥物治療和每半年接受超聲波檢查。時至今日,他仍健康地生活。
醫生忠告:
由於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而肝癌初期一般都不會有明顯徵兆,因此定期接受超聲波檢查就更為重要。初期的肝癌一般都有較高的治癒機會,延醫可能會令肝癌惡化至難以以手術移除的程度,因此乙型肝炎患者應最少每半年接受超聲波檢查以監察肝癌出現的情況。
|
|